为适配除 湿机的工作环境(高湿、多尘),除 湿机微通道换热器在结构设计上需针对性优化:
1. 空气侧流道优化:防堵塞、低阻力
翅片形状:采用波纹翅片或开窗翅片,增加空气扰动的同时减少灰尘堆积(传统平直翅片易积灰);
流道间距:翅片间距略大于空调用微通道(通常 2-3mm),避免冷凝水在翅片间形成水膜堵塞空气流通(高湿环境下,水膜过厚会增加风阻,降低风量)。
2. 制冷剂分布均匀性设计
微通道蒸发器的集流管(分液头) 需精 准分配制冷剂至各扁管通道:若分液不均,部分通道制冷剂过多可能导致未蒸发的液态制冷剂进入压缩机(液击风险),部分通道制冷剂不足则会出现 “干烧”(换热不足)。因此,除 湿机微通道的分液头通常采用多段节流或多孔分配结构,确保每根扁管流量均衡。
3. 防结霜与化霜设计
在低温高湿环境(如冬季地下室,环境温度 5-10℃),微通道蒸发器表面易结霜(霜层会阻碍换热)。因此,部分除 湿机的微通道蒸发器会:
采用低温耐腐蚀铝材,降低结霜附着力;
搭配电加热丝或热泵逆向循环化霜(通过冷凝器热量转移至蒸发器),化霜时微通道的高 效导热特性可缩短化霜时间(比传统换热器化霜快 20%-30%)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