公司新闻行业新闻

微通道换热器_微通道换热器常用的加工工艺有哪些?

Time:2025-05-09 Pv:88

微通道换热器常用的加工工艺有以下几种:

挤压成型工艺

原理:将加热至一定温度的金属坯料放入挤压机的挤压筒内,通过挤压杆施加压力,使金属坯料从模具的模孔中挤出,形成具有特定截面形状和尺寸的微通道管材。

特点:能够连续生产,生产效率高,适合大规模工业化生产。可以精 确控制管材的外径、壁厚以及微通道的形状和尺寸,尺寸精度较高,表面质量较好。但模具成本较高,初期投资大,适用于铝合金等易于挤压成型的材料。

机械加工工艺

原理:采用数控加工中 心、电火花加工等设备,通过切削、电火花放电等方式对金属材料进行加工,直接在工件上加工出微通道结构。

特点:加工精度高,可以加工出各种复杂形状的微通道,适用于小批量、高精度的微通道换热器生产。但加工效率较低,材料利用率不高,成本相对较高,常用于加工铜、不锈钢等难加工材料。

钎焊工艺

原理:将微通道换热器的各个部件,如扁平管、集管、翅片等,通过钎料在一定温度下进行连接。在加热过程中,钎料熔化并填充在部件之间的间隙中,冷 却后形成牢固的冶金结合,实现部件的连接。

特点:能够实现良好的连接强度和密封性,保证微通道换热器在高压、高温等工作条件下的可靠性。可以连接不同材质的部件,如铝合金与铜的连接。但钎焊工艺需要精 确控制温度、时间和钎料的用量等参数,否则容易出现虚焊、过烧等缺 陷。

胀管工艺

原理:对于一些采用套管结构的微通道换热器,通过在内部施加压力,使内管膨胀,与外管紧密贴合,形成良好的传热接触。常用的胀管方法有 机械胀管和液压胀管。

特点:能够提高换热器的传热效率,增强管子与管板之间的连接强度。操作相对简单,成本较低。但胀管过程中需要控制好胀管压力和胀管率,以避免管子破裂或过度变形,影响换热器的性能和寿命。

表面处理工艺

原理:为了提高微通道换热器的耐腐蚀性、耐磨性和传热性能,需要对其表面进行处理。常见的表面处理工艺有电镀、化学镀、氧化处理、涂层等。例如,电镀是通过电解作用在金属表面沉积一层金属或合金镀层;氧化处理是使金属表面形成一层致密的氧化膜。

特点:可以有 效提高换热器的使用寿命和性能。不同的表面处理工艺适用于不同的材料和工作环境。但表面处理工艺需要严格控制工艺参数,以保证处理效果的一致性和稳定性。